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30日消息,據科技咨詢網站Pcworld報道,一家名為V.i. Labs的美國公司為客戶設計了一款軟件追蹤產品,其使用者可以通過該產品追蹤中國盜版軟件用戶,伺機發起法律訴訟。
中國一直是軟件盜版的“重災區”。但有些公司以此為商機,開發追蹤盜版軟件使用情況的機制,向客戶提供侵權個人和企業的信息。部分情況下,盜版軟件的使用者將被告上法庭。
V.i. Labs公司提供此類追蹤服務,幫助工程師和軟件廠商追蹤盜版產品的使用狀況。該公司副總裁維克·德梅林(Vic DeMarines)表示,截至今年6月,V.i. Labs擁有12家客戶,因盜版問題而遭受的直接損失達12億美元,其中一半來自中國市場。
德梅林表示:“中國一直是個大問題。許多公司已經放棄關注這一市場的盜版狀況,因為他們感到無能為力。”
專家稱,盡管中國政府正致力于打擊盜版,但處罰過輕和缺乏執行導致盜版軟件泛濫。美國商業軟件聯盟(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)預計,2010年中國市場中盜版軟件的總價值高達77億美元,僅次于美國。
德梅林說:“盡管面臨眾多挑戰,但企業軟件廠商在銷售產品時處境稍微好一點。因為他們的客戶主要是大型企業,具備購買正版軟件的經濟實力,使用狀況也更易于追蹤。我們認為,這是從整體上減少盜版的更好方法。軟件公司需要追蹤那些買得起正版軟件的組織機構,而不是將那些破解軟件的個人作為打擊目標。”
德梅林表示,盡管軟件廠商采取各種措施保護其產品,但盜版者只需要30到90天,就能夠完成破解并在互聯網上大肆傳播。
V.i. Labs向客戶提供一種可整合到軟件中的代碼,以追蹤產品使用狀況。有40家企業使用了這種追蹤技術,可以通過收集到的數據了解中國的哪些機構、有多少臺PC在使用盜版軟件。例如,僅在北京一地,V.i. Labs就發現有超過5000臺電腦在使用未授權的CAD軟件。
德梅林稱,企業可以通過分析盜版軟件使用狀況,確定目標客戶群。V.i. Labs的數據顯示,在中國,盜版軟件的主要用戶群是生產企業、設計公司和大學院校。
V.i. Labs稱,企業可通過其數據分析服務,每年獲得10%至25%的額外收入。中國市場中,該公司最成功的案例是幫助客戶向在美國開展業務,或已經擁有活躍用戶群的企業索賠。
取證難且賠償金額小
然而,在一些案例中,侵權者并不愿意賠償,迫使軟件廠商將其告上法庭。
Orrick, Herrington & Sutcliffe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翔(Xiang Wang,音譯)說:“我們試圖找到‘大魚’,也就是那些買得起軟件的公司。”他表示,軟件追蹤有助于確定侵權者,但更加困難的是找到更多證據。
在中國,找尋證據的義務主要由原告承擔,這與美國不同。在這種情況下,王祥所在的律師事務所秘密派出調查人員,“潛入”那些涉嫌使用盜版軟件的公司。隨后,他們會將找到的一切信息提交政府監管機構,期盼后者展開調查。王翔表示,政府找到的一切證據都會得到法庭認可。
然而,即使遭遇侵權的企業最終贏得官司,罰金數額仍然很小,有時僅為1萬美元。王翔表示:“我們已經打了超過100起官司,但想要因盜版問題而關閉一座工廠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,這關系到許多人的飯碗。”
考慮到現實狀況,許多公司開始在美國發起侵權訴訟。不久前,美國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廠商AWR向加利福尼亞州一家法院遞交訴狀,起訴中興通訊及其美國子公司侵權。
AWR在訴狀中稱,中興使用了該公司的未授權軟件。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,AWR在其軟件產品中增加一個特殊功能,能夠將使用狀況自動發送至該公司的服務器,追蹤盜版軟件的使用者。
今年6月,中興被判侵犯AWR的軟件授權協議。雙方不久前達成和解,和解條款并未披露。中興尚未就此置評